但罗炳辉查看过根据地周围的地形,明白普通的游击战术并不能十分有效地对敌军造成伤害,多番研究之下,罗炳辉创造了一个适用于淮南根据地的游击战术——“麻雀战术”。
因此,在根据地很多都是训练较少的民兵的条件下,“麻雀战术”正好适配了这一情况,并且在罗炳辉的指挥下成为根据地战士们掌握的一套优秀战术。
罗炳辉明白淮南根据地的地形特点,这套“麻雀战术”正适合在根据地周围使用,而这套战术的目的则是多次少量地对敌军袭扰,使他们的精神紧绷,不堪烦扰。
当敌军对根据地进行进攻的时候,战士们几人一队,在隐蔽处同时对敌人放枪,一次攻击过后就立即更换藏身地点再次进攻。
而为了能更好地应对敌军的大规模进攻,罗炳辉再次发动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,针对日军的“分进合击”战术,创造出了一种特别的战术,也就是“梅花桩战术”。
麻雀啄食粮食,被人发现后赶跑,在人走后又再次啄食的行为极为烦人,而这也正是“麻雀战术”的精华所在。
罗炳辉将部队拆为几个小队,分散在敌军要经过的地方,向各小队的队长说清楚战术的重点后,罗炳辉就等待着自己的战术发挥作用。
罗炳辉在淮南根据地作战的时候,就好几次查看根据地周围的地形特色,他深知地形对于作战的重要性,想要作战顺利,找出一套
如果说“麻雀战术”虽然有效但终归还是小规模作战的战术,在敌军实力过强的时候很难发挥出有效的作用,那么罗炳辉还有“梅花桩战术”能很好地解决更多数量的敌军。
在这种袭扰之下,敌人很难防备战士的进攻,又担心一直被进攻,原本的作战计划就不得不停止甚至取消。
日军使用的“分进合击”战术,讲究的是部队散开,各自间隔一定的距。